国考申论出现重大变化没有文章,而是变成了篇幅较长的应用文。副部级试题的应用文是讲话稿,地市级试题的应用文是推荐材料。
据此阳光公考预测未来省考申论将有如下变化的出题趋势。
一是现实工作的情理之中。申论试题模拟的就是公务员的现实工作,而公务员现实工作中,写的最多的还是应用文,文章写的是很少的,甚至不写。
二是出题谋略的情理之中。我们知道,出题思路有常规出题和非常规出题,而非常规出题,本质就是和考生博弈,在考试大纲范围内,打的考生措手不及。本次变化,就是非常规出题。
三是历年考情的情理之中。以前考试中,文章写作越来越难以测试出考生真实水平。因为,考生要么八股五段论,要么通篇抄材料,加上阅卷任务重,时间紧,导致文章阅卷越来越机械化和片面化,违背了文章思想性和灵活性的本质属性。

除了文章和应用文的变化外,本次申论还重点测试了措施题。以前,曾经很长时间,措施题型,在国考和省考中,出现的几率很小。这次之所以重点测试措施题,主要还是基于现实的考虑。因为,不管是国考还是省考,成为公务员后,主要工作还是办事和解决问题,而不是计划和发号施令。需要指出的是,以上两个变化,和遴选考试的测试重点,也是一脉相承的。比如:中央遴选近五年的考试,已经不考察文章写作了,重点考察的就是应用文和措施题型。
为此阳光公考提示各位准备省考的小伙伴,用新思路准备2020年的省考应该做到:
一是加大对应用文和措施题型的准备。特别是明年的省考,尤其需要注意,因为,国考是省考的风向标,国考创新后,省考一般会跟进。二是不管千变万变,保持战略定力是关键。多刷题,多比较,多总结,不断提高自己找点和表达能力,不断提高自己写出更好答案的能力。
从历年国考的侧重点,能够窥见国考选人标准也在与时俱进,总结起来可以用四个词:思想进步、视野开阔、能力合格、作风务实。
首要标准:思想进步。从今年的题目来看,十九大中关注的发展战略、国家脱贫攻坚工程的进展、时代楷模的精神、党内监督的推进等等这些都成为了命题点,充分体现了国家公务员对于社会发展理念的认知与认同,对于当前一个时期的问题要关注,取得的成绩要坚持,要用一个积极的、发展的思想来看待新时代中国。
基本标准:能力合格。这应该是延续了一直以来的情况,不过今年的命题更加合理了一些,突出体现在申论考试题目类型的变化,对于文章写作不再考查,而是置换到具体的工作场景中来考查写作能力,实现了写作专业能力和实务工作能力的融合,更加符合用人要求。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大部分公务员的工作更加贴近于做具体的实际工作,文字工作不是其主要能力项,做文字工作为主业的相关岗位通过公文写作加试来评定其专业合格程度,对公共科目的设置更符合大众岗位要求,这就符合做什么考什么基本原则,命题愈加科学合理。
性格标准:作风务实。性格特点也是是否适宜一类工作的一个方面,但是这种考查是一种隐形测试,通过对于题目场景的设置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引导来完成倾向测试,这就体现在了行测和申论命题的变革上。

行测中,我们设置的题目大多都引自于山野林田,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比较相关,例如类比推理中的词都是一些像物必先腐∶而后虫生、路由器∶连接∶网络、建筑材料∶混凝土∶水泥、税前收入∶税后收入∶税金等,生活中常见的东西拿来考查,鼓励考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这其实就是隐性要求考生一切从生活实际出发,只有真心体会老百姓生活,以后才能为老百姓好好干活。
在申论的题目中体现得更为明显,每一道题都是具体工作场景的再现,而且对于市地级和省部级的命题区分比较明显,各自的材料内容、题目事务、虚拟身份等都是对应岗位层次的,考生要把自己置身于虚拟的情境中才能做好题目,这就是要看哪个考生能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了,也就相应淘汰了一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者型”考生,这就是务实的要求。
发展标准:视野开阔。今年的题目最大的感觉就是包罗万象,但是在包罗万象的表面上又有着其自己的规律,我们能够发现关注的话题都是一些新成就、新技术、新理念、新思想,总而言之就是各个方面的“新”东西,3D打印心脏、改善群众生存环境、外交新理念、5G通信技术、文学创作新问题等等,都引起了命题人的关注。纵向上要求考生能够了解现在和长远的发展,横向上要求考生能够了解社会的方方面面,所以符合公务员需要多和广的知识面,但是并不一定要成为某个领域的技术专家,更加符合工作属性要求,有利于可以快速适应公务员工作的人才。